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

組織理論重點整理-1

組織理論是組織現象研究之理論基礎。組織理論主要探究的問題包括:
(一)組織是什麼[What]:「組織」組成的三大要素是,人、分工、與目標。詳言之,組織是由一群具有共同目標(Shared goals)的人所組成,組織之成員必須透過分工/專業(Division of labor/ 
Specialization)的方式,各盡所能地致力於共同目標之達成
有關的研究課題包括(1)組織
專業分工的程度與類型是什麼?(2)分工之後,採什麼樣的整合、控制機制裨能達成整體
之目標?(3)組織的目標(效能)是什麼?以及(4)目標與效能之衡量與評估的準則又是什
麼?
(二)組織為何存在(形式)[Why]包括:(1)有些組織為何可以存活下去,有些則
否?(2)同屬於特定類型的組織(如廠商/企業、教會、醫院等),為何有些組織的規模很
大,有些組織的規模很小?---亦即,所謂的組織疆界(Boundary)問題。
(三)組織如何有
效的運作[ How]:這是指組織內部的結構設計,主要的研究課題是,如何設計、調整組
織的控制、協調等機制,裨能建構內部能力並能彈性地因應外部環境變動之需求。
不同學派的組織研究學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上述幾個問題,並且都是在一些
基本假設前提下各自發展出不同的命題(有些命題是互補的、類似的,有些則可能是對
立的)。
組織理論研究區分為三大部分:
(一)組織經濟學:建立在經濟(效率/效能)的取向上,這類的組織研究主要在於
重新評估過去傳統經濟學對於廠商之角色與定位等基本假設之質疑,並嘗試打開所謂的
「黑盒子」(Black box),以建構所謂的廠商理論(Theory of the firm)。
包括(1)交易成本理論(Transaction cost theory),(2) 財產權(Property right),(3)代理理論(Agency theory),(4)資源基礎觀點(Resource-based view),(5)知識基礎觀點(Knowledge-based view),(6)演化觀點(Evolutional view)。
(二)組織社會學:迥異於經濟學之「追求利潤極大化」的取向,組織社會學者強
調組織之存在及其各種做為(決策)背後其實有其「社會理性」的考量,例如,群體性
之認同、合作互惠共創價值等之思維。組織社會學者也十分強調,組織所鑲嵌之社會結
構(Embedded social structure)是組織各種行動之「因」,也是其「結果」。因此,此一鑲嵌
性(Embededdedness)提供了組織各種機會,也形成其各種限制性。
主要的理論觀點包括:
(1) 經濟社會學(Social economics), (2) 社會交換理論(Social exchange theory), (3)資
源依賴理論(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,(4)網絡理論(Network theory),(5)社會資本(Social
capital)觀點 (6)制度理論(Institutional theory)。
(三)組織心理學:以「認知影響行為」取向的組織研究學者強調,組織各種決策
的制訂及其對外所採取的各種活動,都主要基於其不同的 Mental model,因而也表現出
各具差異性/獨特性之「有限理性」(Bounded rationality)。這些組織研究學者即旨在探討,
不同的認知架構之來源(Source)、如何影響組織決策制訂、以及所謂的Mental model 之形
成等。
包括(1) 認知觀點(Cognitive approach),(2) 資訊處理觀點(Information-processing
approach)、以及(3)組織記憶(Organization memory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