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

相敬如賓-首因效應和新因效應

最初打下烙印,最後留下餘韻
在心理實驗中,實驗者給被測試一系列無關聯的字詞,然後讓他們以任意的順序加以回憶,結果,位於開始部分和未尾部分的字詞,比位於中間部分的字詞更容易回憶。

心理學研究表明,在人與人的交往中,交往初期,亦即所謂的生疏階段,首因效應很重要,但在彼此交往已處於相當熟悉的時期時,近因效應的影響更大。

所以對方的一次表現,就會否定了他過去所有的表現,是偏頗的,需要我們注意,另一方面,積極地運用近因效應,則會在人際交往中的產生積極的作用。

心理規律:
心理學家發現,當兩種矛盾的訊息連續出現時,首因效應突出,而當兩種訊息間斷出現時,近因效應更為明顯,在與陌生人交往時,首因效應影響大,而在與熟人交往時,近因效應影響更大。

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

精實服務課


You can do it. 說你OK,你就真的得第一

有一個有趣的心理實驗,實驗者在受測者的皮膚上貼了一片濕紙,並告訴他,這是一種有特殊功效的紙,能使皮膚局部發熱,要求被貼紙的人用心感受那塊皮膚的變化,十幾分鐘過去了,將紙拿下,受測者身上的皮膚果然變紅了,並且摸上去還會發熱。
其實那只是一張普通的紙,是心理暗示使皮膚局部溫度發生了變化。

心理規律:
心理學上,心理暗示是在無對抗的條件下,藉著語言,行動,表情或某種特殊符號,對他人的心理和行為發生影響,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觀點,意見,或暗示的方式活動。
暗示只要求暗示者一些現成的訊息,並以無批判地接受為基礎,就是說,暗示不需要講道理,而靠直接的提示。

啟示:
廣告商常會為提前或即將上市的商品作廣告,因為他們知道目前不會馬上用到,但有一天用到時,這種暗示就已進入人的潛意識,這些資訊反覆重播已累積了下來,故要用時,這種暗示就會影響你的購買傾向。

那麼人為何會不自覺地接受各種暗示呢,那是因為,人的判斷和決策過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,在綜合了個人需要和環境限制之後而後做的。我們稱之為主見,但人不是神,沒有萬能的自我,完美的自我,因此自我的不完美部分的缺限就給了外來影響留出了空間,給別人的暗示提供了機會。

所以暗示,也可以做為激勵的手段

所以給自己積極的暗示,就是YOU CAN DO IT.

2014年6月1日 星期日

當對方情緒崩潰時.....壓力因子啟動了(攻擊與逃避)的反應

調查員若遇上了強烈質疑的嫌疑犯或消極抵抗的證人時,對方會出現攻擊或逃避的後應(FIGHT OR FLIGHT REACTION)。真實或主觀認知的壓力因子,會啟動攻擊-逃避反應,當這種反應開始啟動時,大腦會傳送訊號讓身體做好求生策略的準備。

因為大腦會繞過主管理性思考的皮質層,而直接將外來的刺激送到腦緣系統。情緒崩潰會讓對方無法理性思考,因此當對方出現情緒問題時,建議不應再提出需要集中心智思考的問題,應該讓對方的情緒穩定,大腦約過20分鐘之後,即可再恢復正常思考的功能